内部审计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独立机构,监督和评价本组织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和有效益的行为。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内部审计也应顺势而为,转型发展,精准发力,找准审计定位、突出审计重点、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成果,充分发挥独立行使中审计监督权。 

  

  一、新时代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内部审计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坚持依法履职监督,通过改革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把提升审计成果层次作为服务改革发展的关键途径。审计工作要坚持立足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紧盯责任追究,促进制度完善,努力打造工作闭环,推动审计成果综合利用。现时期,应将“围绕中心、服务改革发展”作为新时期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职权与责任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共识,用新理念引导审计工作新发展。 

  

  二、现阶段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功能定位不明确,工作缺少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功能定位不明确,不能完全的体现出其作用。各个级别的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部门,特别是地方上的内部审计机构部门不够健全,基层人员短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企业领导将内部审计部门视为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较低,独立性较差,未能发挥其作用与实际价值,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内部审计的发展未能同知识经济、人本经济、大数据、互联网+、新时代的审计新环境相适应,从而影响内部审计价值的发挥。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少专业性的人才,使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科学地发展 

  随着内部审计中工作重心向事前和事中方向的转移,就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有多方面、全面的知识系统和扎实的工作能力,但在现实中一些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方面的掌握不够全面,会计理论方面、内部审计方面的业务掌握的不够完善,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也比较落后;在审计方法方面,内部进行控制的方面以及审计质量管理过程中都缺少创新精神。以上种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以至于这项工作实际操作中,未达到监控和服务的功能,没能在增加企业价值、提高运作效率、控制企业风险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内审质量和相应的管理未达到标准,使审计工作不能深入地开展 

  在审前的准备阶段、审计实施过程中以及出具审计报告这些阶段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不能严格执行对应的审计程序,导致内部审计的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只能体现在形式上;项目的设立随意,没有达到预定的内审质量在管理中的目标;在审计的准备过程中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也没有达到要求,审计的总体质量不高,从而导致审计的风险高等。 

  

  (四)内审业务的范围不够宽阔,限制了内审工作的全面发挥 

  一些内部审计部门只进行单一的资本审计,没有参与固定资本投资的审计,更难以实现对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不能进一步地对部门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大量的购买商品、项目建设、投标(工程)项目的预算以及对决算的审计。 

  

  (五)社会对内部审计的错误认识或不当期待,造成内部审计边界的扩大、职能的超载和角色的混乱 

  

  目前社会普遍认为内部审计应该在所有风险领域有所作为,是无所不能的。固然,内部审计是一种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机制,但内部审计不能在所有领域发挥作用,更不是万能的。归根到底,内部审计属于组织内部的认证活动,其基本职责和功能在于依据既定标准来识别风险,提出风险应对建议。内部审计职业界应加强内部审计沟通和营销,降低社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不合理的期望。 

  

  三、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是市场化内部监督的代表,直接服务于企业的公司治理,专注于企业目标的完成。提高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共同着手。 

  

  (一)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形成较为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十九大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要求,要坚持强化对国有企业的重大投资决策、特别是涉及资本运作、股权转让、基本建设、资产处置等领域的审计监督,依法执审,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反对腐败。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规范体系。内部审计机构要紧密结合内部审计制度、从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建立、内部审计标准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等方面,制定出较为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职权、责任、工作范围、行为规范等,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后,内部审计机构才能不受企业管理层的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做到客观公正。 

  

  (二)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内部审计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大和审计业务的复杂化,一定要着力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内审人员不能仅是选择财务人员,还要选择具有一定综合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对内部审计业务范围拓展、审计方式方法更新及审计技术进步的需要。同时内审人员还要懂得利用计算机审计,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企业所使用的专业软件的设置与使用,以此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广泛运用先进技术方法,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健全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机制。数据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机制,确保审计所需电子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其次要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内部审计部门要更新审计理念,突破单个项目审计思维,立足整体分析把握,从业务分析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各部门业务数据之间、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要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实践过程中,主动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和内部控制、绩效审计等新要求对审计资源、审计思路、审计手段、审计方法等带来的变革,发挥“互联网+”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功效,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及地位。